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实用性时效性
1引言:计算机英语教材现状
作为计算机及IT行业的行业性语言,英语有着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目前,计算机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大部分都源自国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1]。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所在。
然而,由于国内许多大学的计算机英语课程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虽然多达30种,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教材规划不够系统,编排也较为简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为了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往往选材广泛、内容多样,这固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学习起来也相对困难。再次,部分教材虽然以经典原版教材为基础,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课文中缺少规范性的学术文章,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学术论文的认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英语》为例,该书2008年更新至第三版,书中课文采用计算机领域英文时文和经典原版教材,但并未标注课文出处和作者。笔者以为,这并不是规范的做法。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无法对学术文献的规范性有初步认识。最后,大多数高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驾驭能力,因此,教材也应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学习在其它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基本包括了计算机专业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但时效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较差,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软件。鉴于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相应的英文资料以及记载最新科技动态的学术论文进行讲授,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议
教师选用教材时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并且注重教材的易用性和体系结构。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其中,课程A为精读材料,课文B和课文C为泛读材料。考虑到课程的课时量(32课时)、课文的长度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保质保量地讲授完整本教材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几年的教学也验证了这一点。为此,教师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对学术文献规范性的认识,需要补充适当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删减教材内容
删减教材内容不仅仅指删减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一般围绕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展开,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词汇,然后是用英语表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笔者建议重点讲解词汇以及与计算机理论相关的语句,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对语句格式和语法的总结性讲解,而将与实践操作相关的部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内容。
2.2 结合专业软件,引入英文技术文档作为补充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大学英语课的延伸,无法将其与其它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使用英文软件,但很多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当软件出现错误提示时也不知其意,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授课时可结合学生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通过对软件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词汇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软件相关的英文技术文档作为教材,讲解常见操作的英文表达方式,若课时允许,甚至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按照技术文档一步步操作软件。
2.3 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最新学术论文作为补充教材
目前本科院校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都要完成毕业论文,但如何撰写规范的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从笔者今年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撰写英文摘要和翻译外文文献时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英语表达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难以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都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则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篇幅较短的学术论文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提高学生对学术论文规范性的认识,培养其撰写英文摘要的能力。此外,学科前沿一般都先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再引入教材,其时效性远高于传统教材,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英语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入相关英文资料和学术论文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关系数据库
An Appralsal System of Level and Quality of Academic The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cern of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with regard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ppraise the level and value of academic thesis,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use an Access methodology to build up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cademic theses appraisal system so as to quantify appraisal criteria and targets in a way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rigorous, easy to use, advantageous, effective,reliable.
Key words Academic thesis Quality Appraisal Access
Authors’address Tongji Hospital of Tongii Medical University,Wuhan, 430030, PRC
学术论文又称为科研论文,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工作的书面总结。它能迅速报道和及时推广科研成果,较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论文是衡量个人学术水准的重要依据。如何评论学术论文的质量即水平,已成为科技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运用多媒体关系数据库(Access)[1]编制了“软科学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并在某一全国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总体设计方案
1.1 系统设计的构思 程序设计在充分利用Access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特性,遵循与工作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其设计思路如下:①建立友好的中文界面,置工作于一个舒适、方便的软件环境中;②模块化功能设计,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功能模块,便于系统维护和提高运行速度;③系统功能围绕着主菜单展开,使操作者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④数据规范化,简化系统处理的外部原始数据输入方式,便于统计分析。
2 系统功能
2.1 数据编辑 系统“数据处理”子菜单完成数据输入、修改、删除以及备份功能,数据编辑模块提供方便功能窗口或对较框完成相应工作。数据录入方式:一是数据直接输入;另一种是采用单按钮选择技术,由计算机转换成具体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容错跟踪功能,发现错误可即时报警。
2.2 查询检索 系统“查询”子菜单提供3类查询,划单项查询、组合查询和任意条件查询。运用某一查询时,系统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实现了“筛选”功能,提高了查询速度。查询输出为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
2.3 统计处理 系统“统计处理”子菜单主要完成:①标准分转换,即将原始分(卷面分)进行线性或非线性转换;②生成各类报表。
2.4 报表输出 打印选项可以实现报表的生成、预览和打印。系统“打印”子菜单6种:①个人评价成绩卡;②优秀论文鉴定成绩卡;③论文评价统计表;④优秀论文鉴定统计表;⑤统计分析图;⑥论文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样本。
2.5 退出 系统实现随机存盘的功能结果自动存入硬盘,无须专门的保存操作。选择主菜单中“退出”选项可以退出系统,此时显示封底界面,依据界面提示,单击封底屏幕上任一处均可退出系统,并退回Windows环境。
3 应用实例
本系统曾运用于某一全国性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使用机型为586,内存32M,CPU为PentumMMX166HZ;Windows。录入人员稍加指点即能独立操作运用。程序运用友善,结果令人满意。
为检验“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中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在这两次运用中,进行了置信度检测,将被评选的同一篇论文经两人背对背地进行两轮评估打分,并与计算机程序中运用的单按钮技术转换的分值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两人分别打分结果相差小于5分;人工打分与计算机转换打分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系统评价论文质量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一致性,总的评选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达到了评选活动的目的和意图。
4 讨论
4.1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效率问题 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的大小,尤其是评价软科学学术论文是较为困难的,这是因为:①学术论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验证;②学术论文所涉及的成果及其效益,有时难以找到计量的参照指标;③学术论文的评价还存在着大家说错,而不一定错;大家说对,也不一定就对的现象。一次科学研究的结果,还可待再次科学实践的验证或完善。本系统评价体系量化了学术论文评价与学术价值鉴定的指标,易于操作。此外,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借助了计算机技术,系统反映的信息较为全面,统计处理结果一目了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学术论文质量的实际情况,适用于论文评选活动使用,并且主要适用于未发表的或刚发表的论文。如用于已评价需考虑加入转引率如SCI等指标。如用于其它领域学术论文质量评价,评价指标需做适当调整,其评价结果可作为专业人员学术能力的考评内容之一,列为晋级和选拔培养的依据。
4.2 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开发语言Microsoft Access是Windows环境下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多媒体和开放性的功能,其最特殊之处,它不是由系列的程序文件PRG和数据库DBF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而仅由1个数据库文件MDB所组成。因此,程式设计者要改变以往dBASE、FoxBASE、FoxPro面向命令编程的概念,而要以全新的面向对象的概念去对待。正是由于Access功能强大,本系统实现起来容易。同时,也由于系统具备有方便实用、先进有效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因此,一经使用即得到了专家和实际操作人员的欢迎。
4.3 标准分 标准分数是用来评定某一篇论文在整体评估结果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转换分数。本系统统计得理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使得评价结果趋向客观、准确。标准分数的主要作用有:①可以准确反映某一篇论文在全体评价论文中的相对位置。②可以对论文的不同科目,如科学性或实用性等项目进行横向比较。③可以对不同年度同一项目进行纵向比较。④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合成。为使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更易解释,本系统将分数又一次进行线性转换。因此,最后给出的标准分数实际上是将卷面分经非线性转换后,再以50分为平均分,12为常数作线性转换,即St=50+12Z。标准分可根据评价目的进行设定。
论文种类依论文的类别不同给予负分计算,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追求应是无止境的,本系统采用百分计分方法,为避免出现满分而在此以负分计入。
参考文献
1 Mary Campbell.The Microsof Access Handbook.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 李景梦,余宏勇.讲究论文质量和演讲水平的意义与方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4):246
3 刘昌果,董仲其.学术论文及其撰写.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①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
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哈尔滨150036
③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0029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专著概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编撰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详情请参阅核心期刊中心。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编著概述: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 复制检测 抄袭剽窃检测 统计语言模型 文本相似度算法
[分类号]TP391.1
自从方舟子的“新语丝”使原本长期存在于学术界的学术不端暴露出来之后,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抄袭剽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上做手脚,换成同义词或颠倒语句的表达顺序,在文章框架、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上却没有大的变化;有些直接大段地“引用”别人的内容;有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将多篇别人的文章拼凑而成自己的;有些“学术高手”直接拿国外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等等。抄袭和剽窃“手段”的越来越“高明”,给抄袭剽窃检测带来很大困难。抄袭检测又叫复制检测、剽窃检测或副本检测,根据检测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图像、声音和文本复制检测。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是文本复制检测的一种,归根到底是判断两篇学术论文的相似程度。“召回率”和“精准率”是判断检测算法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复制检测判断的准确率,针对学术论文的文档相似度算法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文档相似度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Manber提出一个sif工具,其“近似指纹”是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方法来度量文件之间的相似性;②Brin等在“数字图书馆”工程中首次提出文本复制检测机制COPS(copy protection system)系统与相应算法,奠定了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的基础;③Garcia-Molin提出SCAM(Stanford copy analysis method)原型,改进了COPS系统,用于发现知识产权冲突。他使用基于词频统计的方法来度量文本相似性,后来把检测范围从单个注册数据库扩展到分布式数据库上以及在Web上探测文本复制的方法;④贝尔实验室的Heintze开发了KOALA系统用于剽窃检测,采用与sif基本相同的算法;⑤si和Leong等人建立的CHEC系统首次把文档结构信息引入到文本相似性度量中;⑥Stein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产生一种“指纹”,在某种程度上能有效防止修改;⑦MeyerzuEissen等提出通过根据写作风格上的变化来分析单篇文档,从而决定是否有潜在抄袭;⑧美国学校首先引入Tumitin侦探剽窃数据库,用于防止论文抄袭,此外还有其他类似软件系统用于进行文档相似度分析。当然不同的检测系统其相似度算法的精度也不尽相同。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论文抄袭剽窃检测方面已有一些研究:①张斯通过对中文文本进行自动分词,然后计算它们的相似度,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其对应装置包括:样本输入装置、样本数据库、自动分句分词装置、分词数据库、预处理装置、特征词数据库、相似判别装置、判别结果输出装置和控制处理装置等。②鲍军鹏通过文本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提取文本特征,是通过运用文本剽窃判定模块中设定的探针法,估计待检测文本特征和特征库中的文本特征的最大共同语义,并给出文本雷同度量,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③沈阳是通过先找到存储空间内的格式遗留,再将这些遗留格式附近文档的关键词或/和句子或/和段落与文献库中的文献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减少被检测文档的数据量,加快了反剽窃或转载文档检测速度。④张履平通过对已植入水印的文章进行特征撷取,根据所取得的词汇输入搜寻引擎以搜寻相关可疑文章;根据与原文比对结果取得的句子进行水印解析;将所取得的水印信息与原来的水印比对,从而判断是否为剽窃。⑤金博等则对基于篇章结构相似度的复制检测算法有一些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剽窃形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语法和句法的复杂性等,目前主要采用的“数字指纹”和词频统计两大类抄袭识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剽窃检测需求,会造成很多漏检和误检,其“召回率”和“精准率”都有待提高。归根到底是因为其检索模型有待突破,算法亟待改进或需创造全新的算法来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的实际。如何把握并充分利用学术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检索模型和相似度算法及其实现系统,对能否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抄袭剽窃检测进行更精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2 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①建立有针对性的学术论文语料库;②通过对语料库的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建立统计语言模型;③充分利用学术论文著录项目自身的特点,通过将文档结构化,赋予元数据项加权系数,运用卷积计算学术论文的相似度;④利用支持网络语言的JAVA编程实现相似度算法;⑤通过将待检测论文与数据库中已有文献对比,计算其相似度,当相似度超过某一阈值时,则判断该论文有抄袭的可能,如图1所示:
3 具体方法及步骤
3.1 建立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新一代的兆亿级的大规模语料库可以作为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手段,用以评价一个语言模型的质量。本文建立的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学术论文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学术论文语言材料;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学术资源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通过对真实语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等加工,使之成为本文的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模型和算法的训练与测试手段。
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如Dialog、SCI、EI、INSPE、IEEE、Science Direct、EBSCO、PQDD、SPRINGERLINK、KLUWER、Science online、Medlin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科技信息子系统、万方数据商业信息子系统、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库、国内外专利数据库等异构的分布资源,通过信息检索,从某一学科专业着手,构建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3.2 以信息论为工具,创建统计语言模型用于学术论文检索
数学是解决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好工具。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数学家兼信息论专家香农(Claude Shannon)就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想法。语音和语言处理大师贾里尼克(Fred Je-
linek)首先成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统计语言模型(即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通常是概率模型,计算机借助于统计语言模型的概率参数,可以估计出自然语言中每个句子出现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判断该句子是否符合文法。统计语言模型以概率颁布的形式描述了任意语句(字符串)s属于某种语言集合的可能性,需要对任意的语句s都给出一个概率值,例如:P(他/认真/学习)=0.02。本文充分利用学术论文不同于报纸新闻论文或其他类型文档的语言特点,以建立的学术论文语料为训练和测试基础,提出新的基于学术论文的统计语言模型作为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算法的检索语言模型。具体做法为:以信息论为工具,把握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以上所建立的学科专业语料库进行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获取大规模真实学术论文语料中的语言知识,建立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通过实验,与其他文本信息检索模型进行比较,论证其有效性。
3.3 利用学术论文中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结构,计算文档相似度
充分利用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的结构特点,根据学术论文中标引出的K个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Di,i=1,2…k),将学术论文结构化;然后利用已有的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将待比较的论文的各相同元数据Di(i=1,2…k)部分进行比对得相似度si,再根据元数据对论文的重要程度给定第i个元数据项相似度权函数wi;则整篇学术论文总体的相似度为Sd=∑Wi*Si。
具体算法举例如下:
将待检测的学术论文的元数据如题名Til、关键词Kyl、摘要Abl、正文.Tel、参考文献Rel等元数据字段抽取出来,与语料库中已有论文的相应元数据字段内容题名Ti2、关键词Ky2、摘要Ab2、正文Tx2、参考文献Re2进行相似度计算。计算时,在篇名字段前给以0.25,0.4,0.15,0.1和0.1的加权系数。建立的统计语言模型计算待测论文和语料库中已出版的论文j同一元数据字段的内容相似程度,记为:Sim_Tij,sim―Kyj,Sim_Abj,Sire Tej,Sim_Rej,卷积后得整篇论文与语料库中某篇论文j的相似程度值计算公式为:Sinai―larity_paper_j=0.25×Sim_Tij+0.4×Sim_Kyj+0.15×Sim_Abj+0.1×Sim_Txj+0.1×Sim_Rej;再计算与待检测论文最相似的那个最大相似度Max_Similarity=Max{Simflarity_paper_j};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1(如40%),则判断为疑似抄袭,这样的论文需要审稿专家仔细认真审理,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2(比设定的阀值1大,如80%),这样的论文极有可能存在抄袭,需要审稿专家特别注意。在计算相似度值后,计算机系统记录下相似度高于设定阀值的抄袭和被抄袭的学术论文来源、相似度值、及其各元数据项信息(包括作者信息)。以上各元数据项相似度计算过程中,加权系数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为其他数值,但系数总和为1。
3.4 推广使用
通过对某一学科专业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最终实现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抄袭剽窃进行跨平台检测。
4 研究展望及难点、解决办法
今后的研究主要是将以上思想和方法步骤通过实验进行论证。通过JAVA编程实现算法,同时能实现对于空间地址分布和数据异构的学术资源进行跨平台的复制检测。使用支持语言模型的Lemur工具箱,在标准的TREC文档集上做测试试验,并对算法的召回率和精准率作出量化;选择与Turnitin侦探剽窃系统进行实验对比,评价该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及算法。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适用范围:在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及研究工作的人员(含文献信息开发、文献采编、读者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岗位)。
任职资格名称: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
二、基本条件
第一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条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三条外语(古汉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古汉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已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
第五条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
六年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馆员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4中专毕业,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第七条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学历,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七年以上。
第八条申报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副研究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九条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及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2参与文献信息编辑工作,撰写提要、文摘、题录和一般性文献信息专题综述。
3熟悉信息产品营销,积极推广传播文献信息。
(二)文献采编专业:
1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规章。
2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
文献形态描述和内容标引方面起骨干作用。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三)读者服务专业:
1主持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
2承担读者调研任务,分析阅读倾向,开展优质服务。
3熟练运用主要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文献书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
法)为读者进行服务。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参与制定或实施本部门技术工作总体方案。
2了解缩微、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并熟练运用其中一项技能。
3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级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
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含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2篇。
(二)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本款仅适用于县及县以下单位的图书、资
料专业人员)。
(三)获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优秀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四)获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五)主持编写二、三次文献(十万字以上),使用效果好。
第十条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关专题文献信息。
2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主持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较高质量的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文献采编专业:
1主要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
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较熟悉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
3熟悉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协助总审校。
(三)读者服务专业:
1全面主持或指导某项读者服务工作。
2熟练运用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各种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从事各类参考咨询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1项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1名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参与缩微、音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
计和组织实施。
2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技术人员进行程序设计和
系统维护等。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或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省级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二)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作或二、三次文献1部(十五万字以上)。
(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第十一条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影响的专题文献信息。
2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主持并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文献采编专业:
1主持制定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确定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
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2熟悉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
以上专业规范、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或主要参与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
3精通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担任总审校。
(三)读者服务专业:
1全面主持或指导读者服务工作。
2全面运用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各种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从事各类高难度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2项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2名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主持缩微、音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
计和组织实施。
2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全国或地区图书资料部门的发展规划,对本专业技术工作提出建设
性意见。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2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二)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1部(二十五万字以上)。
(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五、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篇。
2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或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3独立编写本专业教材或主持编写二、三次文献(十五万字以上),使用效果好。
第十三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副研究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5篇,其中1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1部(二十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主持、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通过国家组织鉴定并达到国内
较高水平。
第十四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研究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9篇,其中3篇在
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2次。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经国家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2部(四十万字)。
3获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六、附则
第十五条本《条件》中“公开出版物”是指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第十六条本《条件》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条件》自之日起执行。原《贵州省图书资料专业人员评聘中、高级专业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的水平,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合理使用图书资料专业人才,提高图书资料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上海市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沪人[1999]52号)及有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图书资料专业队伍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图书、资料部门中从事中外文书刊采编、参考咨询、文献开发利用、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与情报服务等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
第四条上海市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审定,重点是考核申报对象的工作实绩、创作成果、理论研究和一定的建树或创新。
第五条申报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图书馆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社会或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研究馆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2、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六年以上。
二、语言、计算机考试要求
1、应通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或通过本市职称古汉语(高级)考试;
2、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上海市职改办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副研究馆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1、获得博士学位,受聘馆员职务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受聘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取得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4、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十七年,取得馆员资格后,受聘馆员职务六年以上。
二、语言、计算机考试要求
1、应通过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或通过本市职称古汉语(高级)考试:
2、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上海市职改办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不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申报副研究馆员或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的对象,需在任低一级职务期间,年度(业务)考核获得优秀,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负责省市级以上专业单位下达的高深文献、资料研究任务、藏书建设资源共享、图书分类、文献标准化、古籍整理、文献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题研究,独立撰写并在省、市级专业刊物上三至五篇或专著一部。
(2)能解决图书资料业务中的重大问题,在图书资料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市、部级以上奖项的。
第九条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专业职务期间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达到规定的所需课时要求。
第三章审定标准
第十条研究馆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能力
1、能担任书刊采编、分类编目、情报(文献)研究、参考咨询及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审核工作,承担高深的文献研究任务、图书馆管理,指导、主持业务学习、高质量的情报服务和科研工作,解决重大的业务问题。
2、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对图书情报学或其它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突出的成果,独立撰写具有较高水平、实用价值的专著或论文。
3、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专业工作经验,主持并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在本专业有较高的威望,经考察表明,能承担研究馆员职责。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期(近五年)内独立撰写并在省、市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经同行专家鉴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有实用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著作、调查报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学术专著或译著1部;
(2)学术论文5篇以上;
(3)学术论文4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
第十一条副研究馆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能力
1、能担任书刊采编、分类编目、情报(文献)研究、参考咨询及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指导、审核工作,承担较高深的文献研究任务、图书馆管理,指导、主持业务学习、高质量的情报服务和科研工作,解决比较重大的业务问题。
2、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对图书情报学或其它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深的研究,独立撰写具一定水平、实用价值的专著或译著。
3、有较丰富的图书资料专业工作经验,全面主持或指导某项读者服务工作,熟练运用中、外文工具书及各种文献检索方法,从事各类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经考察表明,能承担副研究馆员职责。
二、专业理论水平
在任期(近五年)内独立撰写并在省、市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经同行专家鉴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共有实用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著作、调查报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学术专著1部;
(2)合作(排名第一)撰写学术著作1部和独立撰写学术论文1篇以上;
(3)独立撰写学术论文3篇以上;
(4)独立撰写学术论文2篇和专业调查报告1篇以上。
申报副研究馆员职称资格,由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专家组对其进行论文答辩。
第四章审定组织
第十二条本市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审定制,采取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严格审定。
第十三条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海市图书资料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申报对象,一般不接受申报。对极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特别显著、有较高知名度的图书资料专业人员,须经各级职改部门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五条在申报过程中,对伪造学历、资历、外语(或古汉语)、业绩、获奖、论文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将视情节轻重,取消申报资格,对审定已通过的,将报请取消相应的资格。
第十六条任期内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不属于申报范围。
第十七条本条例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负责解释。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一、学术论文期刊写作方法
对于学术论文期刊来说,写作的创新和方法起着决定作用,一篇评价高的学术论文期刊不仅是靠的科学实力,科学研究水平还靠的题目的新颖。曾有人用"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来描述其重要性,那么写作包括如下:
题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那么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但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只要表达明确,通过题目恰当的反映内容就行。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4.醒目
论文题目醒目不仅能让读者赏心悦目,而且能显示作者的文笔脱颖而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形:
1.单个作者论文
2.多作者论文
后者按署名按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署名还有三个目的:
1.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
2.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
3.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一般是有利于以后的国际交流,以英文为主。它是简单的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以上就是学术论文期刊的写作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期刊离不开这几个最重要的原则。
二、学术类期刊论文的质量要求
1.创新性
报道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包括提出新发现、新思路、新认识、新理论;或者修正、补充、否定已有理论;或者提出具有重要学术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或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突破,或有较高学术价值,代表学科发展前沿、趋势和方向;或提出具有超前思维和重要科学依据的预测、预见和展望等。
2.科学性
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理论依据充分,方法先进,设计科学,数据准确,结果正确,结论可靠。实验研究设计符合随机、对照、重复三原则和统计学要求及其他各种有关规范、标准。临床科研设计符合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原则。在逐步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后,相关临床试验应经过注册。
3.导向性
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信息源的优势,为促进医学科研工作自主创新、加速医学成果诞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发挥导向作者。
4.实用性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8篇
浙江师范大学,一个好漂亮的校园哦!但我还未来得及去欣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却要毕业了。
回忆在学校的生活(大一到大三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大四一开始便参加工作了,而且现在已是第8个月工作了矣),总结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吧:
综合成绩:
1、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2、大学三年综合素质总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德育总评优秀,智育总评优秀,体育总评优秀,能力总评优秀,毕业生专业实习成绩优秀;
3、2005-2006学年综合素质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4、2004-2005学年综合素质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5、2003-2004学年综合成绩素质排名专业第三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创业方案活动:
6、在2006年举办的“东方前城(前城车世)”杯金华市首届青年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和青年创业项目征集推介活动中获得“最佳方案奖”;
荣誉称号:
7、2003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军训先进个人”称号;
8、进入《2007届毕业生学子英才》专刊库;
9、2003-2004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证书;
10、2004-2005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证书;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
12、2004.6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四级;
13、2005.6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六级(444分);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14、2006.5,获《高级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证书;
15、2004已通过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
16、2006已通过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
课题研究:
17、2005-2006获校级课题《微分方程在交通方程方面的应用》结题证书;
数学建模成绩:
18、论文《比赛项目的排序问题》获05年“中国机电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全国二等奖;
19、论文《流感病毒疫苗接种的数学模型》与《楼市也疯狂》获0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三等奖;
20、学术论文《道路改造中的碎石运输问题》获04年“中国机电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
21、学术论文《长江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获05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一等奖;
22、论文《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获06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二等奖;
23、学术论文《工件加工排序问题》获06年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同梦杯”数学建模竞赛校三等奖;
24、学术论文《太湖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获05年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
高等数学成绩:
25、获“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省二等奖”;
26、获“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数学竞赛”校二等奖;
计算机仿真竞赛成绩:
27、2006.6参加国家教育部协同《计算机仿真》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论文题目是:《交通灯管理》,但未获奖;
28、获“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仿真竞赛”校二等奖;
电子设计竞赛成绩:
29、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作品:《多功能数字钟》,获“浙江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校三等奖;
30、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作品:《发出多种声音的电子乐器》,获“浙江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成功参赛奖;
程序设计竞赛:
31、校选拔赛中,获“浙江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第三名”;
学术论文:
32、2003年,文章发表在校级军训特刊上;
33、多篇数学建模浙江师范大学校级刊物上、网站等;
34、学术论文《流感疫苗接种的数学模型》在“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优秀论文评选”中被评“特等奖”,并被邀请在北京“发现杂志社”的《发现——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专刊中首次发表;
体育竞赛类获奖:
35、2005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运动会女子4*400米接力赛团体第三名”;
36、2005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运动会女子4*100米接力赛团体第三名”;
个人能力:
37、2004年,担任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班班长,相当于校协会部长职务;
38、2004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
39、2005-2006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
40、2005-2006年,担任班学习委员;
41、04年,作为正式代表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社团联代表大会”;
艺术创作:
42、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03级新生寝室文化设计竞赛”一等奖;
集体荣誉:
43、2003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在社团数学建模协会被校团委评为“十佳精品社团”称号;
44、2005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在社团数学建模协会被校团委评为“十佳精品社团”称号;
45、2006年,作为班学习委员,所在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
业余党校:
46、2004.12,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期党校结业;
47、2005.5,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
48、2006年5月份,即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刚期满1年,班里竞选“预党”,我没有入选(能力太突出,所以引来妒忌!),觉得很丢脸,于是就发誓不再参与班级党组织的有个会议及与党有关的任何评选及其各种活动。
工作经验:
49、2004年暑假半个月,在温州市培开电脑有限公司实习。在电脑销售部门,电脑知识培训部门,
技术部门等实习;
50、2004年,担任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基础班班长,相当于校级协会部长职务,处理各大小学生活动事物; 52、从大一开始到现在,课外时间一直兼职家教;
53、2004年下半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职务、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职务,开展20来项协会活动并作记录;
54、2005-2006年度,担任班学习委员、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技术部部长,作数模技术性辅导;
55、2003.7-2006.8,在苍南县兴港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苍南县兴港工艺品有限公司兼职总经理助理;
56、06年9月初在金华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高压车间、低压车间、检测室)专业实习1个多月;
57、06年10月-现在,在浙江省国际技术设备招标有限公司,从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技改项目设备招标,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任职项目经理,负责:技术文件中/英文翻译,根据招标流程办理各项招标事物,并且拟定各流程中/英文文件,兼部门财务管理等。
教育培训经历:
58、2003-2004学年,进入“校电子协会兴趣爱好者班”,参加电子设计培训;
59、2004年2月-4月,进入“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基础班”参加培训;
60、2004年9月-12月,进入“校电子协会学分制基础班”,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 62、2005年8月15-9月2日,进入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前培训; 64、2006年2月-4月21日,进入“校数学建模协会提高班”培训学习;
65、2006年2月15-4月15,进行浙江省程序设计竞赛赛前培训;
66、2006年3月-4月,进行《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赛前培训学习; 68、2003年9月-2007年6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就读;
69、2007年2月,进行企业“5S”管理培训;
70、2007年3月,进行企业“16949体系认证培训”;
当然还有其它的,但不再总结了矣!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9篇
符合《评审办法》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且具备下列条件:
1、教学工作量饱满。
2、年平均出勤率一般应在95%以上。
3、参加过业务培训(含新任教师培训、岗位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或有继续教育经历。
(一)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必须担任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四年以上,任职期间综合考核为优秀,不同类型学校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省级重点中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6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一年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5)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省级重点中学教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示范课、观摩课执教者。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2、普通高中(含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6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一年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5)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县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或在区县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普通高中教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学校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学校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学校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观摩课、公开课执教者。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3、职业中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0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一年以上。
(3)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社会实践3个月以上。
(4)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5)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职业中学教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至少有一篇本专业论文在区县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4、初级中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8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一年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5)至少有一篇本学科论文在区县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交流。
初级中学教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学校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学校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承担过学校(学区)范围内的观摩课或公开课。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5、教师进修学校: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60计划学时。
(2)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3)承担过区县以上的示范课和观摩课。
(4)至少有一篇专业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
6、教研机构:
按《评审办法》执行。
(二)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必须担任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任职期间综合考核为优秀,有过到乡村学校支教的经历,不同类型学校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省级重点中学: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60计划学时以上。
(3)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两年以上。
(4)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5)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应有能力,通过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6)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或者有二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7)指导培养青年教师1名。
省级重点中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示范课、观摩课执教者。
(4)在市级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2、普通高中(含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6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两年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5)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普通高中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示范课、观摩课执教者。
(4)在市级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3、职业中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
(2)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3)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4)承担过乡、区县级主导产业的培训、开发任务。
职业中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在乡、区县主持并完成和推广了一项有实用价值的产业项目。
(2)获得过市级以上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3)至少有一篇本专业论文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4、初级中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80计划学时以上。
(2)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两年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5)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初级中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示范课、观摩课执教者。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5、教师进修学校: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160计划学时以上。
(2)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3)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区县范围内的示范课或观摩课。
(4)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6、教研机构:
按《评审办法》执行。
(三)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晋升小学高级教师,必须担任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任职期间综合考核为优秀,有过到乡村学校支教的经历,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队辅导员)两年以上,不同类型学校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城区小学:
(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480计划学时以上。
(3)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4)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5)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城区小学教师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获得区县以上表彰的教学能手或承担过区县范围内的示范课。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2、农村小学(含中心小学):
(1)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60计划学时以上。
(2)学生评议、同行评议、师德表现、教师业务考核、评委推荐均达到良好以上。
(3)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证书。
(4)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区县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区县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
农村小学教师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乡镇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
(2)获得乡镇以上表彰的优秀班主任。
(3)承担过乡镇以上范围的示范课。
(4)在区县以上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中受到表彰奖励。
3、教研机构:
按《评审办法》执行。
二、申报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中、初级均一式3份。
2、《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1份,须提供任职期年度考核原始表,不再重新填写。
3、《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3份。
4、《量化考核表》一至五各1份。
5、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1份,(复印件须加盖本单位公章,原件由市教育局审验后退回)。
6、教师资格证书、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1份。
7、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1份。
8、业务培训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1份。
9、奖励证书及复印件。
10、业务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1份。
11、任现职以来的代表性论著、论文等提供2份以上。
12、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简表,中、初级一式18份,高级一式25份。
13、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一式3份。
14、材料目录表。
15、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报批表。
三、有关具体问题
1、综合考核以年度考核为依据。从申报截止时间起向前推一个任职期,在该任职期内年度考核中高级原则上要有二分之一以上优秀,中级有两个优秀,可视综合考核为优秀,否则,缺少一个优秀,延长一年任职时间。
2、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原则上要有两年在乡村中小学任教的经历,或者通过“结对子”、下乡送教、支教、到农村中小学巡回讲学等多种形式参加过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方可申报。
3、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精神,中小学教师及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教育技术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因此,申请晋升职务的教师必须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4、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实施意见》精神,20*年后,没有达到《教师法》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不能申请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5、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符合《评审办法》规定条件的教师,可以破格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小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按照《评审办法》执行。
6、不同类型学校的评审条件不同,在评审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申请人所在的学校,承担的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填写有关内容,严格执行评审条件,不能弄虚作假,混淆是非。
7、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适当放宽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
8、在现有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基础上,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提高幅度不超过5%,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9、凡经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未获通过人员原则上第二年不能申请职务评审,如果继续申请评审,必须提供当年所取得的新的专业技术工作成就,否则,不予评审。
10、申报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者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观摩课或示范课,选聘同行专家组成评议组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装入申报人材料袋内,送交评委会。市直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
11、以前有关的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按本意见规定执行。
12、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要求:担任中学一级职务满5年以上。
2、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后取本科学历的,须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大专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后取大专学历的,须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省级重点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本科以上学历。
3、专业论文和教研成果要求:省级重点中学教师,至少有两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普通高中(含职中文化教师),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或者有两篇学术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县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初级中学教师,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或在县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县教研室教研员至少有两篇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
4、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要求:取得四个模块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具备免试条件者除外)。
5、公开课要求: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公开课。公开课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当年评审。任现职期内被评为市级以上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者免讲公开课。对于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除具备中学序列的任职年限、学历、专业论文和教研成果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等条件外,还必须为大学以上学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省以上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或出版专著五万字以上。(2)获省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劳模、优秀班主任等。(3)获得两次以上省级教学能手。
(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要求:担任中学二级职务满四年以上。
2、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后取大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后取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累计满23年。
3、专业论文和教研成果要求:必须有一篇能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最高水平的专业论文。
4、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要求:取得三个模块的计算机考试合格。
5、公开课要求:晋升中学一级职务者,须参加全县组织的公开课。公开课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当年评审。任现职期内被评为市级以上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者免讲公开课。证书。(具备免试条件者除外)。
(三)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1、任职年限要求:截至2006年12月31日前担任小学一级职务满五年以上。
2、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必须具备中师以上学历,城区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专业论文和教研成果要求:必须有一篇能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最高水平的专业论文。
4、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要求:取得三个模块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具备免试条件者除外)。
5、公开课要求:晋升小学高级职务者,须参加全县组织的公开课。公开课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当年评审。任现职期内被评为市级以上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者免讲公开课。
(四)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1、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认定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2、进修取得大学学历,一年期满,评审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3、师范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认定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4、进修取得大专学历后工作三年以上,评审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5、中等专业学校或高中学历,累计直接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
(五)中学三级教师职务:
1、普通高等院校专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认定中学三级教师职务
2、初、高中毕业后进修取得大专学历一年以上,评审中学三级教师职务。
(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
1、普通高等院校专科毕业生见习一年期满,认定小学一级教师职务。
2、进修取得大学学历,一年期满,评审小学一级教师职务。
3、进修取得大专学历在本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可直接评审小学一级教师职务
4、担任小学二级教师职务三年以上且进修取得中师学历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5、中等专业学校或高中学历,累计直接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
(七)小学二级教师职务:
1、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见习一年期满,认定小学二级教师职务。
2、进修取得中师学历一年评审小二。
3、初、高中毕业生,工作满一年以上,且持《小学专业合格证书》评审小学二级教师职务。
二、评审程序
(一)成立机构。
各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立评审推荐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单位领导和教师组成,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评审推荐组成员在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经学校领导集中群众意见后,差额选举产生,人数一般为七至十一人。中学段的评审组成员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小学段的评审组成员具备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时还应有一定比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
(二)个人申请。
本人向单位领导小组提交本人晋升高一级职务书面申请、任现职以来思想、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映履行职责、工作成绩的有关材料,并在教研组或一定范围内宣读。
(三)单位考核。
单位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咸阳专业技术人员定性定量考核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据日常“创选评”量化考核记录,制定出考核实施细则,组织有关人员对申报对象的政治思想情况、文化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考核意见,并分出考核档次。
(四)评审推荐。
单位评审组进行评审和推荐,填写评审推荐意见和投票结果。评审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经充分讨论评议,然后以无记名表决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同意票不足三分之二者不得上报。
(五)公示评审结果和申报对象。单位在推荐上报参评材料前,必须对所有申报人员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科研成果等在本单位公示一周。